銷售熱線
13001551980
電子郵箱
support@datongmingye.com
公司地址
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北海路2321號6號樓2-1108
賽排爾大叔的夢想終于實現了。
賽排爾今年59歲,生活在新疆英吉沙縣烏恰鎮包孜洪村。當了一輩子農民,賽排爾一直有個樸素的夢想——把自家種的英吉沙杏賣到更遠的地方。
說起家鄉,賽排爾難掩自豪。英吉沙不僅是“達瓦孜王子”阿迪力的故鄉,還盛產“中國第一杏”——英吉沙杏。
“普通的杏子,個頭就能趕上雞蛋這么大。”賽排爾順勢把一枚杏子放上秤,數字穩穩停在了59g。
英吉沙杏個大皮薄,口味甘甜。這樣的特性源于當地熾烈的戈壁環境。英吉沙全年日照時間長達2935小時,早晚溫差大,再加上昆侖山雪水的灌溉,英吉沙杏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新疆200余種杏子中的佼佼者。
然而,說起鮮杏銷路,賽排爾卻連連搖頭。“英吉沙杏400多年歷史,可鮮杏子卻從未走出過喀什。”
原來,英吉沙距離內地城市4、5000公里,沒有冷鏈運輸,英吉沙縣15萬畝的鮮杏難以大規模出疆,只能淪為杏干、杏醬的加工品原材料賤賣,加上缺乏分級標準,不管杏子大小好壞,一公斤的收購價只有1元錢。
如此一來,即使家里的10畝果園豐收,果農辛苦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幾百元,這讓曾經盼望通過種杏增收的農民傷了心。
有一年,縣里的杏子大面積生了病蟲害,賽排爾家也未能幸免,幾乎絕收。絕望時,他甚至想過拎上斧頭,把樹砍了一了百了。可多年陪伴,杏樹已經成了老伙計,賽排爾終究沒忍心。
今年,賽排爾大叔家的20棵杏樹迎來了豐產豐收。
轉機出現在去年。
“我們找來阿里巴巴和新疆果業,希望從根本上解決英吉沙杏出疆的難題。”英吉沙縣副縣長吐遜江·肉孜說,鮮杏出疆,最棘手的難題就是標準化,從種植結果、采摘、分揀,到包裝、運輸、銷售,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,而互聯網和大數據恰恰可以提供精準的解決方案,這讓難題迎刃而解。
2018年7月,英吉沙杏通過新疆果業大唐絲路運營的“西域果園”店鋪第一次登錄了聚劃算平臺,首發10,000份約20噸英吉沙鮮杏,僅一天就售罄,這讓英吉沙杏第一次走出了新疆。
但問題也隨之而來,20噸杏子對于擁有15萬畝杏林,年產杏上萬噸的英吉沙來說,無異于杯水車薪。如何為英吉沙打造完整的鮮杏銷售鏈路,真正幫助果農增收,這是始終盤桓在李金楊腦海中的問題。
李金楊是阿里巴巴農業發展部高級運營專家,做了18年農業,為杏子,他和同事跑了十幾趟新疆,他們堅信阿里巴巴的“畝產一千美金”計劃,可以成為英吉沙杏出疆的“捷徑”。
今年年初,在當地政府、阿里巴巴和大唐絲路的共同努力下,“阿里巴巴淘鄉甜數字農場英吉沙杏標準示范基地”落地英吉沙,這意味著15萬畝英吉沙杏終于迎來了數字化的新機遇。
借由著數字農場模式,英吉沙杏的“產-供-銷”鏈路將實現如下蛻變升級:
阿里消費大數據算法,幫助果農提前預知不同消費場景對杏子甜度、大小的喜好,以銷定產;
物聯網設備監測果園水肥、蟲害情況,讓果農打開釘釘就可實時掌握杏子生長進度,及時防治病蟲害;
鮮杏分級倒推果農改變粗暴采摘,每顆杏子將通過人手采摘提高商品率;
價值千萬的自動分揀設備,對杏子的大小、甜度分級,并沖入“氮氣”包裝,抑制生物活性,延長保質期2倍以上;
冷鏈物流以集單方式,將杏子統一運至內陸冷藏倉,保障消費者下單48小時內送杏上門;
收到杏子的消費者,還可通過掃碼溯源,追蹤杏子的產地和生長過程。
李金楊說,數字農場的本質,就是通過大數據應用,讓農業生產降本增效。最終獲益的,將是英吉沙縣30,000余戶像賽排爾這樣的果農。
賽排爾說,英吉沙的杏子趕上了好時候。
35g以上的果子,適合做電商,今年收購價陡升至10元/公斤;
25克以上沒有蟲果病、碰傷的杏子能賣上6元/公斤;
稍有磕碰的鮮杏做杏干,今年也能賣上3元/公斤的價格;
這樣算下來,單是今年家里2畝地20棵杏樹,就能給賽排爾帶來過近萬元的收入,這與“畝產一千美金”的愿景不謀而合,而這份收入較前兩年翻了近百倍。
“英吉沙的杏子趕上了好時候。”果園門口,賽排爾正忙活著給杏子裝車。
關注公眾平臺
銷售熱線:13001551980
電子郵箱:support@datongmingye.com
公司地址: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北海路2321號6號樓2-1108
我們將隨時為您獻上真誠的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