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劇表演藝術家陳佩斯的父親陳強曾說過:
“中國老百姓太苦了,要給老百姓帶來歡樂。”
喜劇就能讓人歡樂,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對笑的渴望深植于我們的基因中。
在世紀初國產電影被好萊塢碾壓的歲月里,喜劇就撐起了市場的半邊天。每年春晚,喜劇小品總是讓人最期待的保留節目。
一代喜劇大師,從姜昆、葛優、到趙麗蓉、趙本山;從周星馳的無厘頭、到寧浩的“瘋狂”系列、徐崢的“囧”系列,這些藝術人締造了中國式喜劇,也是他們讓我們拋下工作的疲憊、釋放生活的壓力。今年賀歲檔新晉百億票房先生的黃渤和沈騰從前輩手中接過了火把,繼續向觀眾傳遞歡樂。
沈騰、馬麗等演員萌賤的形象,讓人猝不及防的笑點和精巧橋段,近幾年開心麻花成為中國喜劇電影的又一股清流。他恰到好處地抓住了互聯網精神,讓電影成為了段子制造的場所。
憑借《夏洛特煩惱》、《驢得水》、《羞羞的鐵拳》的喜氣,開心麻花在2015年年底就掛牌了新三板,一年半后宣布沖刺A股,估值由3億飆升至50億,被譽為“話劇第一股”。
事實證明,喜劇的確能讓人開懷大笑,也是一筆好的生意,問題是如何讓笑點永不過時?
經歷了3年的起起伏伏,今年3月29日,開心麻花發布公告向新三板終止掛牌。
開心麻花是江郎才盡了嗎?
這個問題下面,贊同率最高的回復來自從暴走漫畫走紅的張全蛋。
“周杰倫的專輯出到八度空間就有人說江郎才盡了。
漫威電影拍到美國隊長2就有人說審美疲勞了。
快樂大本營在十年前就說差不多可以停播了。
人家在高峰上摔了一跤,站起來還是高峰。”
曾經,迎接開心麻花的,可是一波又一波的高峰。甚至開心麻花的出現,曾讓“開心”這種情緒,變得可以批量生產。
開心麻花的前身——北京自由元素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的由來,源自三個男人: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的張晨、北大中文系畢業的遇凱,以及因為中戲畢業大戲《翠花,上酸菜》一時名聲大噪的田有良。
他們的起步舞臺劇《想吃麻花現給你擰》一上來就吸引到了何炅、謝娜、于娜等影視演員。不僅情節爆笑,劇本盤點了全年的熱點事件、搞笑段子,表演形式融合相聲、舞蹈、魔術等。
這部野路子話劇作品,迅速俘獲年輕觀眾喜愛,開心麻花也從充斥嚴肅題材的話劇市場中脫穎而出,年底就吸引來諾基亞包場演出。
至此,商業運作與內容創作相輔相成,開心麻花的運營管理也全面現代化。除了日常劇目培養觀眾消費習慣外,開心麻花每年推出一檔年度盤點類作品打響IP招牌。
“因為喜歡才會堅持做,越堅持就越會得到機會。”張晨三人,先后推出了《瘋狂的石頭》、《烏龍山伯爵》等多部舞臺劇,且家喻戶曉。
但成功背后,也有過“在北京只賣出了7張票”的辛酸。劇場表演最青黃不接的十幾年里,開心麻花逆勢積攢了近30部原創作品,才有了后來在全國60多個中心城市、超過4000余場話劇一票難求的今天。
文化產品由于時代、地域、觀眾特征的不同會產生巨大的差異,因此很難像工業品一樣有精準的流水線生產和精準的效果把控。即使如好萊塢、漫威等成熟制作方一樣,面對差異化的市場受眾,很難保證作品各個都討大眾喜歡。
中國不缺好的喜劇人,難的是如何摸準究竟喜歡本山大叔的二人轉,還是萌賤的麻花喜劇。怎么才能讓作品和工業品一樣,得到有效把控?
最初開心麻花從用戶調查問卷開始,還專門設立劇場質量監督員的崗位。除了在每場的質量監控報告里,要記錄觀眾對設計包袱的反應,還要結束后團隊討論,找到解決方案并不斷測試。
總經理劉洪濤在回答“如何評價電影《驢得水》”時,回答是:“傳媒大學場有178次笑聲。”這套讓開心麻花能夠對觀眾笑點、節奏熟練把握的“產品質量控制體系”,讓“怎樣拋出有效的梗”得以解決。
并且開心麻花所有的內容產品,均需要通過藝委會的評審方能立項進入籌備階段。這個在2012年下半年,由管理層、導演、演員等組成的“藝術決策委員會”,一共9個人。以“開心麻花”品牌推出的項目,都必須是經藝委會投票通過、且由開心麻花主控的喜劇作品。避免決策層年齡興趣的個體偏好導致決策失誤。
有了這套不斷更新的方案,不僅保證了演員快速上手,還保證了演出效果場場達到及格線以上,甚至讓演出和“開心”變成了可以復制的。今天活躍在笑壇上的幾個代表,德云社的相聲、《吐槽大會》的段子,都是在群眾表演中一次次打磨歷練出來的,因此笑點和包袱更容易抖響,笑點也更為密集。
關注公眾平臺